新建筑杂志社 首页 > 栏目 > 设计 > 新作视窗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设计的逻辑贯穿与建造的适度容差——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设计

  2016-04-14 17:23:35  

 姚欣 王燕 何若象 Yao Xin Wang Yan He Ruoxiang

 

 

摘 要 建筑师对建造的梦想从未止步于图纸。在高速建设背景下,以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工程实践为例,从总体设计的顺势而为、单体建筑的模数标准和营造过程的权衡调整三个层面,记录了建筑师对于设计的逻辑贯穿与建造的适度容差两者关系的思考。与此同时,建筑师得以不断修正对普通工程中建造逻辑本质和美学价值取向的认知。

关键词 设计逻辑 绿谷 适度容差 适宜建造

ABSTRACT The pursuit of construction by the architect has never been stopped in drawings. With the design case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ial R&D Building of Zhejiang, this paper makes adjustments and balances in three aspects: overall design flow, standard module of the singl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also records architects 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logic and moderate tolerance, which as a consequence corrects the cognition of the value on the construction logic essence and gener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design logic, green valley, moderate tolerance, suitable construction

 

 

一 设计开始

 

场地处于城市边缘,东北两侧的工业区和配电站早已存在,它们尺度巨大且朝向不一,不远处的东站交通枢纽片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城市快速道路在地块南侧由东进入城区;西侧是尚待规划的科技园区。这是一个兼具城乡两种特质的场所,一个定义模糊、内容缺乏但即将被迅速填充的地段。

由于西侧规划的不确定,场地须接纳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使用者,东西入口空间的长期共存,迫使我们只好放弃原投标方案的半围合式布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两个条状体量南北并置,加上中间东西穿越的公共空间。此法虽然好用,可终觉拥堵呆板。加上50 m限高和2.2的容积率要求,原本还算宽绰的用地一下子局促起来。

 

二 内部成谷

 

谷,预示着某种空间形态,狭长开放且无尽头,恰如其分地为未来的研发人才聚集之地注入了建筑的诗意。谷内绿地设计为散置的卵石形态,建筑作山,绿地为谷,图底关系明确。对空间的构建与追求至此已清晰呈现:开放流动且兼具场景感。

漫步谷中,对空间的感知,随着两侧建筑的开合而变化。在底层,邻近中心绿地的是各建筑出入口、服务中心和就餐室等公用区域。这些空间为未来的用户提供了彼此交织的网络,并建立了楼外和楼内的视觉联系。在西南角布置了小体量服务中心,功能上和西侧远期的科技园区相衔接,几何化的外形和可以拾阶直达的屋面公共空间,强化了端部开放的空间属性和象征意义:斜欹山石,静卧溪边。

 

三 标准化·模数化

 

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其最终服务目标群体是开放的,服务方式也呈现孵化、培育、研发等多阶段动态变化。这种多元动态的开放特征与为逐梦的年轻人量身定做的“创新工厂”模式极为相似:一个有足够适应性的“厂房”,可以承载不同对象不同使用模式的变化。

四栋研发大楼,按航空限高和日照要求,分为32 m50 m两组高度,南低北高,外形相似,平面均为矩形短板,8.4 m模数化方形网格构成基本单元,交通核、卫生间等服务空间集中在平面中心,走道为风车状布置,让所有使用空间得以360°释放。统一的柱网和集中预设的管井,为日后灵活划分、自由组合提供可能。

模数化的概念还延续于立面设计之中。所有的窗户只有ABC三个标准尺寸,通过分组组合,选定四种组合方式。其排列方式各层左右错动,活力感由此显现。模数化立面设计也和“创新工厂”的工业特征指向一致。

如果说,总体设计上采取非标准的自由布局是应对现实语境中具体被动条件的顺势而为,那么,在单体中对模数化和标准化的追求,不仅仅是建筑师对设计语言和策略的选择,更代表着一种职业自律的设计态度:在融入环境的同时,使建筑消隐于环境,甘为背景。

 

四 适宜建造

 

设计逻辑应贯穿设计至建造的全过程。设计时空间组织简单直接,建造上则采用普通材料和通用工法。

由于造价所限,设计初始就明确外墙以涂料为主要材料,通过和甲方、施工方10余次的现场“试错”,最后选择高弹性拉毛涂料分色喷涂,这使得建成的表面效果很完整。此效果也得益于立面开窗方式的设计,肌理均匀,没有留下大片的实体墙面,从而减少了贯通长缝的数量。

南北朝向、间距适中、简单利落的建筑形体和高效可变的使用空间,本身就是可持续性的长效保证。风车形平面和明亮的尽端走廊、合理的窗墙比、裙房覆土屋面、中庭及地下室自然光引入、微地形塑造、透水路面等,无不来自于设计初始对节能的自主要求。局部大玻璃上,利用精心设计的竖向木色百页或者内凹的门廊列柱替代造价不菲的遮阳系统。以朴实细致的建筑学方式主动积极地处理节能问题,也同样可以实现一个普通工程的绿色理想。

 

五 适度容差

 

设计中本想利用370 mm墙厚让宽窗内凹、窄窗外平,为了外平窗的纯净,还特意设计了60 mmGRC窗框,附设在保温层上保证窗框精确平整,可最终实施中,这个构造还是被省略了。这个构造设计似乎也并不复杂,单一窗洞尺寸符合批量加工和安装的要求,所以成本也在可控的合理范围。而后与业主一起走访观摩几个建成工地现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原来的构造做法,为了外窗外平,GRC承担了类似副框的作用,取消了60 mm厚的内凹,也就意味着原本由滴水、鹰嘴等构筑的排水导水系统转化为对型材本身和洞口密封材料的高要求,较理想做法是改为金属成品副框或优化型材导水构造,通过修改门窗铝材断面设计提高门窗水密性能,以避日后渗水之虞。

适度容差,意味着保留各个建造环节合理容差,在权衡高完成度和工期成本间的利弊得失时,允许适度调整,寻找使总体实施效果损失最小的容差设计方案。这将有助于设计师渐渐从个人作品的过度控制转为对建筑基本问题的整体把握,从而一次又一次地修正对建造逻辑本质和美学价值取向的认知。

……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建筑设计:姚欣、王燕

业主单位: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基地面积:3.3 hm2

建筑面积:89 430 m2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设计时间:2006

竣工时间:2013

图2总平面图_副本.jpg

图5绿谷俯瞰.jpg

图12屋顶平台及采光井.jpg

图15立面局部(摄影姚欣).jpg

图16北入口门厅(摄影梁杭滨).jpg

 

更多内容请见2016年第2期



http://www.newarch.cn/column/work/NewWindows/a_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