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梁:建筑是我的艺术
Houliang:Architecture is My Art
本刊记者 明星
当侯梁的助理告知我采访地点在外滩18号时,我很不解,缘何会将采访地点约在一个云集卡地亚、百达翡丽等世界顶级奢侈品的时尚地标?带着满腹疑惑,我如约而至,侯梁的助理告诉我:“侯先生在这里有一个商铺,他有时候会在这里。”我知道,那一定是因为他的“云上坐”系列。
侯梁很随和,也很健谈。在外滩18号二楼,近期将举行一个侯梁作品的小型展览。侯梁热情地向我介绍他的一些建筑作品模型。一贯的纯白色外表,形体自由发散,无拘无束。最新的一个项目,是位于上海南汇的生态会所。侯梁说:“我要创造一种有如苏州园林般的空间体验,由松到紧的变化,如美食般富有节奏变化。我看重的是空间秩序的重组。我的建筑都是白色的,因为我认为外在材料的质感或是肌理都不是永恒的,唯有精神永恒。自然界中万物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凋零,只有光才能塑造出永恒的精神品质。”
置身云上坐,确有坐拥云端的感觉。侯梁独创性地利用多媒体为我们带来身处大自然中才有的美妙感受,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鸟儿在山野间歌唱,耳边仿佛还有微风拂过。这些“景象”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涤荡疲惫的心灵。正如外滩18号掌门人邓懿德女士所说:“这里有如世外桃源,让人彻底放松。”“云上坐”让我再一次被侯梁折服。
在建筑这条路上
“我觉得我很幸运,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从小就在心里埋下建筑种子的侯梁,早已认定自己要走上建筑这条路。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自己性格执着,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从小就热爱手工发明的侯梁,在懵懵懂懂的学生时代就已认定自己要走上建筑这条路。执拗如他,当初在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五个志愿全都无一例外地填上建筑系。“从最北到最南的学校我都报了,只要能读建筑,去哪我都愿意。我母亲想我留在上海,有一天晚上悄悄把最后一个志愿改成了上海某个服装设计学校。”但是什么都没能阻挡侯梁朝着自己心中理想迈进的脚步,最终他被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录取。读了建筑学之后,侯梁之前所积累蕴藏的能量天赋全都爆发展现出来,各科成绩都十分优异。然而,初露锋芒的侯梁在学校也不被某些老师所认可。“就好像蘑菇在长到最大的时候“啪”地被压制住,之后就很难再长了。”
侯梁认为学校里老师都强调建筑技术的层面,为了培养一个将来能解决技术的人而指导。侯梁说:“建筑有技术的一面,但绝不能因为这一面而抑制艺术性的一面。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时期的侯梁,发觉这里已经不再适合自己成长。于是,他选择出国留学,在老师的推荐下,侯梁去了比利时鲁汶大学。
特立独行的侯梁来到比利时之后,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他笑称自己是个“不会好好上学”的好学生,在鲁汶大学读书期间,他逃课去欧洲各地游历,参观大师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建筑带给他的震撼。“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天线,去接收对外界精神的感知。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就会有这种作用。当我站在柯布西耶的别墅面前,感觉一下子被击中了。以前在书上看这个作品以为它尺度很大,而亲身感受的时候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对的。那种思想上的共鸣和撞击,似乎将我带到了大师面前进行对话。那种感觉很美妙。”侯梁描述道,“学校会教你一些方法,但经历还是要自己去体验,这种留学经历就是会把所有问题都摆在你眼前,不同的语境思维方式给你最直观的冲击,将你从前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彻底颠覆然后重组。留学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把你的所有思想暴露出来,把所有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不能也无法逃避。你得迅速地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这种经历对年轻人十分重要,而且越早经历越好。”
“不断地探索,是中国当代年轻人最需要做的。他们存在太多的惯性思维,有太多的牢笼需要被冲破。”侯梁鼓励学建筑的年轻人都去国外看看,而不是被束缚在国内的教育模式里。
潜伏只为更好地实现
当问及侯梁在比利时工作的那几年的状况时,他用了“刺激”一词来形容。由于工作中是法语环境,侯梁坦言因为他法语不好,老板的不满和训斥全都被屏蔽掉了。老板是个特别严厉的人,身旁的实习生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侯梁凭着自己的努力坚持下来。在公司他样样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可是老板唯独不让侯梁做设计。设计能力始终不被认可,这对年轻气盛的侯梁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另辟蹊径,开始单打独斗地在国际竞赛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别人都是一个团队参赛,而我只有我一个人,一台动不动就死机的小电脑,一台只能打印A3版面的打印机。”如今的侯梁轻描淡写地谈起曾经的奋斗经历,而这背后的努力付出我们却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会。“我感谢他当年的不认可,不然我也不会拼了命地去参加国际竞赛。”
2003年,侯梁在比利时成立HLA(HouLiang Architecture)。2004年,侯梁回到上海成立侯梁建筑,从此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国际竞赛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潜伏许久的侯梁开始在国际竞赛中崭露头角。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获奖方案最终都没能付诸现实。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的侯梁,依然没有妥协。“我就是想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以前我自己一个人参加国际竞赛,现在我创办建筑事务所,却去创作开发云上坐系列。看起来我好像总是在做些别的事情,但建筑是我的终生爱好,我把它当艺术,不是商业。我会一直把建筑做下去,时候到了,我就会做出好的作品。将来也可能尝试更多的领域,正如现在我不仅做了云上坐系列,更开始了对商业开发模式的探索。把触角延伸到不同的领域,这是我能保持兴奋状态的重要原因。”
而今让侯梁颇为得意的云上坐系列,也是一个偶然的开始。几年前,侯梁受邀为一个曾经的客户,某道家大师设计茶桌。为了能彻底了解客户的需求,侯梁与客户彻夜长谈,终于捕捉到虚幻的精神抽象。“古话说以不变应万变,我从材料着手来体现这种精神内涵。艺术创作就是把物质抽象化的过程。运用建筑设计手法,设计出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家具,给人提供停留空间的同时,赋予在云端、在花丛、在星空的全新体验,云上坐创造的是让人们欢聚一堂、举杯歌唱的意境空间。“我想我和乔布斯一样用多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侯梁无不自豪地说。
“云上坐绝对不止是家具。它是我建筑理想的另一种实现。那时我也遇到了困难,虽然我在国际竞赛中不断获奖,但最终都因领导换届而没能建成。我不满足仅仅靠这些没能建成的图纸模型来表达我的思想,急需通过另外一个途径来传达,而这是一个相对容易很多的方式,可以完全把我期望通过艺术改变人们生活的愿望表达出来。”
如今,在外滩18号一众时尚奢侈品牌中独领风骚的云上坐,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侯梁杰出的才华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而正是他期望通过此改变人们生活的目标,吸引了外滩18号的执行董事邓懿德女士来促成此次合作。“这种experience是非常少有的,正是这种体验和我们的外滩18号完美地契合,为中国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这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精神。这一点是外滩18号和云上坐合作的缘由。Cartier、Tiffany等品牌的精髓就是对美的偏执,为完美不愿做出compromise。我相信侯梁付出心血创作的云上坐,也一定是他日思夜想,坚持不妥协而产生的创意。”邓女士肯定地说。
更多内容请见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