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杂志社 首页 > 栏目 > 专访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冯国安

  2013-06-15 15:52:43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守望者——冯国安访谈记
Philip Fung:The Watcher Who Translates Ideal into Reality

本刊记者 方盈 陈茹
NA Reporter Fang Ying Chen Ru 

求学:与建筑的缘份
       炎炎夏日,又一大批高考学生开始面临选择专业时的左右为难。相比较理性与严肃的选择,冯国安踏上建筑的求学之路,多了些许感性。谈到这个问题,冯国安坦言是天性使然。“我本来有几个专业想读,像土木工程。后来觉得土木要读理科,一辈子做物理、数学,不会特别好玩。也想过去读服装,但考虑到香港的大环境对服装不是很认同。犹豫了一刻,结果选了建筑。”
虽然求学之初的选择看起来略带浪漫,但真正进入这个专业,冯国安却发现对建筑的理解要经过实践的发酵,才品得出一番滋味。“中文大学建筑学院1991年才开始创办。我是95级,进去刚好是第5届。刚开始其实和美国MIT的系统差不多,偏重理科,关注结构、材料。慢慢就逐渐偏向人文一些,会要求做很多模型,大家用模型作为推敲的工具,研究比例、人的使用性、功能。老师希望我们少用电脑,多思考怎么用手工、材料、结构,推敲建筑与基地、功能的关系……”
       这位年轻建筑师的求学历程,印证着建筑本身“科学”与“人文”交织的属性。看似浪漫,但也只有亲身融入其中,严谨实践,才能有所得。面对建筑,现在的冯国安更像对待彼此心照不宣的老友。

偶像:也不妨“追星”
        彼时,冯国安刚到中大读书,读了许多安藤忠雄的书。“当时特别崇拜他。后来在2000年很幸运地拿过一个安藤奖学金,在大阪待了1个月,包括参观安藤忠雄事务所和他的项目施工现场。看过之后,觉得很震撼。他的东西完成度都非常高,而且处理得非常干净,混凝土墙体上除了几个小插座,啥也没有。”
      “之后再年长一点,看得比较多了,更觉得日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像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藤本壮介……日本建筑师有一点非常好,他们对自己的文化非常了解。例如安藤,虽然出去看了很多东西,游学了很多国家……但他回到日本,通过现代材料表现出来的建筑还是非常日本的。他没有直接把西方的那些东西照搬过来,而是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一个地震非常多的地方。所以日本建筑师的设计都非常轻巧,会计算到非常精确。”
        “当然还有很多建筑师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比如德梅隆、库哈斯。但我比较偏向于喜欢那些追求节点表现、材料表达的建筑师。对于盖里的建筑,个人不很认同,但他能够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得很成熟,并且把它变成实际的建筑,这非常不简单。”每每谈到好恶,冯国安总是平和而淡定。就像冯国安希望在设计中反映出本土意识一样,他个人所散发出的也是传统儒雅。

 

更多内容请见2013年第5期 



http://www.newarch.cn/column/people/a_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