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杂志

历史地段的声景——拉萨老城案例研究

Soundscape in Historic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Lhasa

 



摘 要 分析拉萨老城声环境的特点,并与不同文化背景下其他城市的历史地段声环境和标志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拉萨老城的声环境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特点,且存在较多与传统宗教活动有关的声音,这些声音也是老城声景的主要构成元素。但其声环境受到的机动交通噪声影响较大,最高可达90 dBA。与其他历史地段相比,拉萨老城的声环境和标志声都具有显著地方宗教特征。最后以拉萨老城为例阐述了历史地段声景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为历史地段声景研究和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地段 拉萨老城 声环境 声景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sis on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the Lhasa city centr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soundwalk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tourism high season. The sound environments are evalu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und sources and sound change with time and frequency.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is found to be high in the historic centre, which might affect the sound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cultural identities. Addition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spectrum are found in the city centr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which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daily life and social activities. Finally,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Lhasa’s historic centre and several other historic centres and squares.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nd principles in soundscape preserv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Lhasa.
KEY WORDS historic environment, Lhasa, sound environment, soundscape

 

声景是听觉、人、声音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1,2],强调个体和群体对所处声音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纲要中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定义,城市历史地段的声景可以被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需要被保护[3]。 历史地段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空间,对其声景的研究应基于城市空间声环境的理论,需要探讨声音、空间和声音频谱等要素之间的关系[2]。本文以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拉萨老城为案例,通过对其主要街巷的声漫步调查,对老城的声环境进行实地测量,并从声音、空间和频谱三个方面对声环境和声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拉萨老城声环境的变化规律,并由此提出历史地段声景保护的策略。   

一 声环境调查
本研究采用声漫步方法对拉萨老城的声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声漫步调查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被作为声景研究中的一种方法[4],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声景研究中。系统的声漫步调查具有定性和定量评价声景的优势,在众多研究中被用来进行阐释声景[5-9]。本文中声漫步调查在2011年夏季旅游旺季进行。调查了老城中4条典型的街巷和广场作为声漫步的路线,分别是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八廓街)(Soundwalk01),传统集市巷道(Soundwalk02),大昭寺前广场(Soundwalk03),北京东路老城外围的部分(Soundwalk04,图1)。其中北京东路为机动车和行人混合的交通主干道,其余3条路线均为步行地段。调查的时间选择在非节假日的早晨、中午和夜间。调查中也同时对某些特定的具有历史文化涵义的声音进行了定点测量,包括大昭寺门口的朝拜声(Soundmark01),玛尼拉康的鼓声(Soundmark02),转经筒转动声(Soundmark03)及唱经声(Soundmark04)。声漫步调查采用手持式声音频谱分析仪(SVANPC+)进行声信号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声压级和频率,记录间隔时间为10 s,并同时使用录音录像设备记录声环境。

二 声源概述
确定环境中的声源并进行分类对了解空间的声环境十分必要,因而也是声景分析的前期工作之一。参照布朗(Brown)等对不同声环境中声源的普遍性分类体系,本文对拉萨老城声环境中的声源进行归类(图2),可以看出,在老城中,由人的活动或使用器物所产生的声音种类为11种,占总声源数量的69%,远多于由机动交通及自然环境产生的声音种类。说明老城的声环境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其中,有一些可以被明显感知的声音与特定的传统宗教活动相对应,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相对于其他声音更具代表性,分别为大昭寺门口的朝拜声(Soundmark01),玛尼拉康的鼓声(Soundmark02),转经筒转动声(Soundmark03)及唱经声(Soundmark04)。这些在平时都可以被听闻的声音经历了数代传承并延续至今,是老城现存的主要声源,同时也是老城历史特征的反映。标志声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与其对应的活动相一致。 而这类可以被当地居民或外来者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声音,类似于景观中的标志物,因此可以被看作这个区域的标志声[2]。 三 声音的空间分布 老城的声音分布与空间的功能及活动密切相关,各种声音根据其相应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出现。由于有的活动在空间上相互混杂,因此某一区域的声环境也包含多种声源,各种声音相互叠加。而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声环境可能由特定的声音主导,而说话及脚步声是大部分空间都能被听到的声音(图3,4)。 拉萨老城的空间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宗教、商业、居住和机动交通。 (1)宗教空间 老城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八廓街”既是最主要的转经道,也是最大的室外公共宗教空间,是信徒和朝圣者进行朝拜、诵经和转经等宗教活动的区域。而这也是拉萨传统地段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之一,即特定的公共空间具有进行宗教活动的功能。宗教空间容纳了不同的宗教活动及相对应的声音,包括朝拜声、念经声、唱经声、转经筒转动声,以及朝拜时木板的拍击声和玛尼拉康的鼓声。   ……
 

 

 

 

 

更多内容详见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