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杂志
篇首语

       80后建筑师,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大多已届而立之年。在成长的过程中,80后建筑师经历过自卑、自信、自负、自省等状态,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展示平台。

     《新建筑》杂志一直有着挖掘新建筑师、新作品、新观念的优良传统。80后建筑师“以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丰富着对建筑的定义和理解”,跨界、多元、差异的状态逐渐呈现出属于80后的某些时代特征。为“勾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80后整体形象”,《新建筑》杂志组织策划了相关活动和事件,包括从个体的访谈到群体的梳理。
      “80后新建筑师”专题由四位80后年轻学者主持,自2014年《新建筑》第1期开始已对20位80后建筑师进行了访谈和报道,为80后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和观点的舞台。
      “80后作业本”论坛邀请部分当下中国最活跃的80后建筑师以及前辈建筑师和学者,从回归建筑学本体、实践中的真实建造、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模式和策略等方面讨论了80后建筑师在数字时代对建筑学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80后作业本”专栏是对2014年新建筑论坛(秋季)的总结,也是对80后建筑师发展可能性的探讨。重庆大学赖文波从“和而不同”的视点对专题访谈过的16组(20位)80后新建筑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取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总结;南京大学鲁安东教授则从身份、生态、学科三个概念对80后建筑师的实践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建筑设计”已经走进设计研究的时代;筑博设计冯果川先生从“80后的界定”“为什么谈论80后”“我们谈论80后建筑师时谈论什么”等方面进行了思辨和探讨;作为80后建筑师,宋刚和李文勍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从建筑教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徐好好、吴洪德和覃池泉则通过实践项目,阐述了自己的设计观念;在“80后大家谈”中,穆威、李博、王子耕、戴璞、喻凡石、曾冠生、李伟、孔锐等从各自的角度呈现了80后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专栏既包括了“80后的自白”,也有来自“70前辈的解读”,期待相关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80后建筑师的发展提供参考。
      《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系列活动,是80后建筑师的一次群体亮相。期待更多的专业媒体、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为80后建筑师的成长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60、70后,还是80后,以及更年轻的90后,都在不断呈现着自己的精彩。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诸君共勉。
赖文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日本九州大学博士
首页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尾页